根据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情况,分析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成效,研究分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
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基础。根据调研统计,2019 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3 300 亿元,与2013 年相比,年均增速14.1%,其中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从800 亿元、450亿元、250 亿元增加到2019 年的1 500 亿元、1 000 亿元、800 亿元,环保产业增长迅速。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下降为约3 200亿元,如图1 所示。
1.2 节能环保产业集聚情况
1.2.1 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2021 年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调研结果分析,湖北省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3 类产业空间布局情况如下:
1)高效节能:节能锅炉(窑炉)制造产业主要集中于武汉、黄冈;节能电器制造产业主要集中于武汉、荆州;节能通用设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于襄阳、黄石、随州;绿色建材制造产业主要集中于武汉、宜昌、襄阳、荆门、咸宁、黄冈;绿色照明制造产业主要集中于鄂州、宜昌、荆州;智慧能源及节能服务业主要集中于武汉、襄阳。
2)先进环保:环保工程及服务产业主要集中于武汉;环保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于宜昌、襄阳、黄石、鄂州、潜江;环卫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于随州。
3)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矿产”加工产业主要集中于荆门、襄阳、黄石、孝感、十堰、咸宁;再生纸产业主要集中于荆州、孝感;工矿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主要集中于武汉、宜昌、荆门、襄阳、黄石、黄冈;生物质废弃物利用产业主要集中于荆门、荆州、十堰、咸宁、恩施、潜江。
图1 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
1.2.1 重点骨干企业
根据本次湖北省节能环保企业调查统计,年收入1 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骨干企业260 家,年收入50 亿元以上头部企业共13 家。各细分领域重点企业(按收入)如表1 所示。
表1 重点企业分布
1.3 技术创新情况
1)专利及技术创新。湖北省节能环保领域专利情况为发明专利占比18%,其他专利占比82%。本次调查的节能环保企业约404 家拥有专利授权,拥有专利授权的企业占节能环保企业总数的31%。本次调查范围内节能环保企业共获得专利授权13 92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 475 项,占节能环保专利授权总数的18%。截至2020 年,在节能环保领域基础研究方面,湖北已建成7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技术研究方面,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综合利用、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有毒污染物防治、气体污染治理和烟气除尘等领域布局建设了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 家。
在节能环保领域,湖北省不断推进创新驱动,科研产出效率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共获国家科技奖21 项,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在固废污染治理方面,实施了“市政污泥与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重大项目,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处理降低财政成本及负担;在节能方面,武汉光谷蓝焰自主研发第四代生物质热解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农林剩余物能源化高值化清洁化利用和环保条件下的工业化生产模式。2019 年湖北登记绿色技术创新领域重大科技成果170 项,相关成果正在加速转化。
2)高新技术企业分析。截至2021 年,湖北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2 家,占全国总数的3.61%,其中节能环保企业有25 家,涉及节能玻璃、节能电源配件、节能风机、固废综合利用、环保监测仪器制造等领域;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达22 家,其中节能环保企业上榜4 家,包括格林美新材料、湖北东贝机电、回天新材料、江汉石油机械厂等企业。
二、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成效
1)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湖北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已经成为特色鲜明、优势凸显、潜力倍增的制造业强省。近年,连续出台《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的若干意见》《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工业经济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湖北省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指导文件和方案,加快推进了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培育下,已形成武汉经开区节能电器、武汉市环保工程服务、荆门高新区“城市矿产”加工、荆门磷石膏综合利用、大冶“城市矿产”加工、大冶湖高新区换热器随州曾都环卫装备、广水节能环保风机等特色鲜明的节能环保细分领域产业链集群,部分产业链集群规模达到全国前列。
2)培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10 a 来的引导培育,湖北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省节能环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其中,包括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都市环保工程等先进环保企业,中建三局绿色产业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等高效节能企业,格林美新材料、骆驼集团等资源循环利用企业。
3)培育形成较多数量的优势领域。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十多年的培育引导,在“城市矿产”加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低热值煤气利用、预拌混凝土、节能电器及智能控制、生态环境修复、工业烟气治理、节能建材窑炉及换热器、生物质综合利用、冶金渣综合利用等众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优势细分领域产业集聚数量之多居中部地区前列。
4)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湖北省不断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在创新平台建设、核心技术、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产业链配套能力不断加强。在节能环保领域,我省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 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3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共21 个,节能环保类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居中部地区前列。
2.2 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产业规模差距明显,与中部河南、湖南等省份相比发展速度偏慢。
1)整体竞争力不强。与中部省份节能环保产业相比,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规模靠前,但发展速度偏慢,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大型龙头企业偏少偏小,龙头骨干企业带头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拥有核心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数量偏少,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2)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够均衡。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在环保工程勘察设计、生态环境修复、水泥窑协同处理、低热值煤气利用、预拌混凝土、智能电力控制、节能窑炉及换热器等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但在环保装备制造、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绿色照明、节能服务等领域短板明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不够密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够均衡,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培育不足。
3)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不足。随着国家及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节能服务产业不断发育,呈逐年上涨趋势,第三方环境治理服务、第三方监测、环保管家、能源托管、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 模式)、“绿岛”模式、智慧环保、智慧能源等节能环保新业态先后涌现,东部发达省份纷纷将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做为重点产业进行强力扶持。与之对比,目前湖北省节能服务业扶持力度偏弱,生活垃圾处理、市政污水处理等领域环保工程服务市场大部分被外来企业占领,整体规模偏小,第三方环境治理等新业态推广速度较慢。
4)发展环境不够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依赖性,资金需求量大,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与一般产业相比,更加需要顶层设计引导和政策支持。相比东部省份及中部地区湖南省、河南等省份,湖北省顶层设计及专项扶持明显不足,产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扶持力度不够大,缺乏环保装备类专业园区,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低价恶性竞争、科研人才外流等问题。(作者:吴雪莲 万迎峰 李闪)